時評
日前🙅🏿♂️,筆者參加首屆大鍛件製造產業發展峰會,驚訝地發現成立僅一年多的大型鑄鍛件製造技術產學研合作中心竟然聚集起了國內相關院校和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等龍頭企業的力量🏃🏻,成功完成了護環脹形專用裝置設計與開發項目和核電錐形筒體鍛造工藝研究項目,還在國際前沿的“核電主管道彎曲成形技術開發與研究”上取得階段性成果,這些成果的市場價值達到十多億元。
這讓筆者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阿基米德的撬動說。目前,中國的大鍛件製造領域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但是這個領域的發展對於中國高端裝備製造業的全面進步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由摩臣5娱乐與大鍛件製造行業龍頭企業上海電氣重工集團聯合建設的大型鑄鍛件製造技術產學研合作中心是第二批上海高校知識服務平臺之一。上海市教委、上海電氣重工集團每年各投入1000萬元🐨、連續5年支持中心的建設👨🏻🍳。一個依托普通“二本”院校建立的平臺卻猶如一個神奇的支點🦶🏼🧏♂️,撬動起了中國大鍛件領域的科技創新浪潮。
傳統的高校科研人員👸🏽,在應用研究領域的空間不大,不是閉門造車,就是很難了解和接觸到行業內相關產業中最前沿的技術動向,而企業也因為信息渠道所限👮🏿,難以接觸到與其所需技術相匹配的高校專家。過去的產學研合作絕大多數都是一對一型的對接模式,或者是類似專利超市般的雙向選擇式對接模式。而一個有充裕資金支持的開放式專業性產學研合作平臺卻儼然是一種新興模式🙎🏼,它恰似磁石般吸引著特定領域科研界和產業界的各種力量加盟,打造出強強聯手尋求突破的創新氛圍。對於高校而言,這是難得的科研實踐機會👩🏻🦯➡️,大批年輕科研人員可以利用難得的機會與前沿技術“零距離”接觸,在進行全面技術攻關的同時🚵🏽♀️,也能得到快速成長的良機。與此同時⛹🏽,相關專業的科研實力也會隨之水漲船高🦐🌍,能為企業輸送優秀的後備人才🍨。而對於企業而言,這是難得的推動技術進步和實現產業升級的好時機🌔,利用平臺可以大大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些多贏型的探索和實踐方式最終將推動相關產業科技實力的大踏步前進。
世界上任何國家和地區的科技創新都需要資金和人力物力投入,但是投入和產出的比例有較大差別👨🔧,實際效果有差異。在高校,有很多看似邊緣性的理工科專業,技術相對於發達國家而言還比較落後🦸♀️💇♀️,市場上也有很多國企和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新能力不足,企業發展有所停滯。能否將這種模式在國內推廣開來,為一些看似冷門的理工科專業註入活力,為徘徊不前的企業帶來生機👩🏻🎤?較少的資金投入就可以繪製出欣欣向榮的科技創新的盛景🌄,請讓支點的魔力繼續延續!(吳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