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8日·A04-05
“哦也!”“是我們👲🏻!”“我們贏了🧑🏽🏫🈂️!”……為期兩天的2013-2014DI上海青少年創新思維競賽昨天下午在上海市延安實驗初級中落幕。共青團上海市委書記夏科家,長寧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章衛民,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王平,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周亞軍等出席閉幕式🧜🏼♀️。42支參賽隊晉級下月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區總決賽😄。
青年報記者 劉昕璐
[賽場]
唯一的大學生隊昨天上午亮相
本屆上海DI賽的一大亮點——首支大學生團隊昨天上午終於亮相賽場🧎🏻➡️🙅♂️,作為年齡最長的一支參賽隊😁,他們有著怎樣的奇思妙想,其表現備受期待。青年報記者註意到,隊長的許多小夥伴也特地趕來現場為之加油鼓勁。
去年高三錯過首屆DI
本報曾在今年11月8日刊發報道《大一女生建上海首支DI大學生隊》,介紹了一個名叫丁軼凡的“90後”上海女生因去年高三錯過首屆DI🧗,為彌補內心遺憾而在今年自己組隊參賽的故事。
摩臣5娱乐自動化專業的大一新生丁軼凡從小喜歡動手🚃、對科創著迷,成長過程中也有著豐富的科創參賽經驗⏩。然而,組建隊伍遠比想象中艱難🤸🏻,從一個原本的受訓者,到現在變成了一個訓練者👮🏿♂️,從選拔隊員,訓練即興題🔍,到創作劇本、增加表演,需要操心的事情很多👨🦲👳🏼。
好在大家憑著對一致目標的追求,都咬牙堅持下來🖐🏿🤸🏻♂️。“女生主要負責劇本編寫類🦆,男生負責技術支持類,彼此互補👩🏽⚕️。”丁軼凡這樣給隊伍分配任務。
“準備工作也並不輕松,買材料、做布景、編故事,測試技術方法🤸🏼♀️,都需要大把的時間🐄🤾🏿,涉獵各個領域的知識🧑🏿🔬,進行各方面的知識交融,並註意與題目嚴絲合縫😪😶。我們一邊完成任務,一邊還穿插了一個探討人類夢境形成原因的劇情表演🙇🏿♀️。”丁軼凡說道🏘💂🏽♀️。
為了幫丁軼凡打氣加油,曾同在徐匯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光啟創新基地參加類似創新思維訓練的王也和遊逸雯昨天也特地趕到賽場👨🏼🦲。這兩位同學如今是南洋中學高三學子👨🏿🚀,去年曾隨基地出征DI美國全球賽。“明年此時☃️🛋,我們應該進入大學了,不是在參加DI賽,就該在做DI誌願者哦🪒𓀆。”對DI懷著深厚感情的兩位如是期許。
現場意外讓隊員深有體會
今年🫵🏼,這支大學生隊參加的是DI技術類題“深物洞掘”,根據要求🚴🏿♀️,團隊需設計並製作一個能夠偵測物件藏匿地點的設備,利用團隊設計製作的設備再將該物件移出藏匿地點,此外,還要將該物件移出並通過終點線。
現場,參賽團隊還要準備16個容器🔨🩹,10個物件♿️,但物件究竟是放在哪個容器裏則是現場根據抽簽決定的💂♀️,而且,在計時開始之前,封閉容器內的物件的位置不可以被人的任何感知方式所發覺,一旦違規將得到0分。
對於這樣一道題,大學生團隊果然早已跳出了“用磁力的方法探測容器中含鐵物件”的“定勢思維”,他們組裝了一個含有摩臣5控製開關的探測裝備,運用重力探測🚴🏻、水車原理、杠桿原理和幹簧管通電原理,最終探測出“隱匿”在容器裏的乒乓球🚣🏽。
可是,現場負責探測部分的一名男生還是在過程中遇見了突發事件——探測設備發現容器內的目標物件,但是其中3個乒乓球並沒有如期掉落👨🏻🦰,這名男生只好手動讓小球從容器中掉落……最終,探測得分,移出物件部分卻被判有所失誤😷🙎🏽♂️。
雖獲第一名但隊長坦言要反思
“今天的比賽雖然只有我們一個大學隊👨🏼💻,但還是很緊張,希望能有的效果很多都來不及去準備和實施🤾♀️,即時挑戰的動手題都沒有訓練過,對於隊員們都是第一次接觸🧯,發揮得確實不夠理想🖤😷。雖然平時一直在講長期題的註意事項,但還都是理論層面。”賽後,丁軼凡這樣評價此行的表現😱。
丁軼凡坦言🧗🏼♂️,在比賽中🧛🏻♀️🤏🏿,還有部分隊員突然忘詞🤦🏿♀️,這讓她有些著急🦶🏿,設備雖然在摩臣5測試過幾次,但是到比賽場上仍然有些故障👩🏽🔧,探測的精度有待提高,劇本的內容也要再繼續充實……這次在大學組別“深物洞掘”中摘得第一名🐥,顯然是在許多人的意料之中,卻也讓團隊看到了更多改進空間。“12月份的全國賽上,看我們更加成熟的表現吧。”丁軼凡給團隊這樣打氣❤️🔥。
希望更多大學生加入
雖然比賽中出現了各種狀況🪘,但丁軼凡對第一次以大學生隊身份組隊參賽還是感觸良多。“這非常值得👨🏿💼3️⃣。讓過去沒有這類科創比賽經歷的小夥伴也都來現場感受一下比賽的氛圍🪡,讓團隊知道♢,現場的很多突發狀況也許平時臺下訓練100次也遇見不上,但如何臨場去破解,這需要磨礪和應變🤳。”
不過,就一支大學生隊參賽顯然讓這個女生覺得很不過癮,“組建DI大學生隊,我覺得很開心也很自豪🪵,希望能夠帶個好頭,做個好的榜樣,讓更多的大學組隊來比試,在這樣的參賽過程中👞,啟發我們的創意性思維,收獲更多的技能和歡樂📇。”
這與DI上海組委會的設想不謀而合,隨著DI項目的發展,明年將爭取在更多高校層面進行宣傳,歡迎更多的大學生也能認識DI,參與DI。
[頒獎]
計分規則鼓勵創意
經過兩天的激烈角逐,昨天下午2點30分🕵🏻,2013-2014DI上海青少年創新思維競賽在孩子們的歡呼聲中完美謝幕。在“深物洞掘”、“極限絕境”⬜️、“藝術家作”、“尖峰時刻”四大挑戰裏,共有38支隊伍獲得各項比賽冠亞季軍。另外,比賽還頒布了“達芬奇獎”、“文藝復興獎”等特別獎項🔃。這些隊伍將代表上海參加12月的全國DI總決賽🦻🏼。
在短短兩天的比賽中,135支覆蓋全市大、中💆🏿♂️、小學的參賽隊伍以動手動腦、科技與藝術相結合的形式,用創意回應對挑戰題的思考與破解👼🏼。
本報前天在現場報道過的“選手的創意裁判都沒想到”參賽團隊——上師大附屬盧灣實驗小學1隊,最終毫無懸念地摘得“深物洞掘”小學組的桂冠。在該比賽中,團隊需設計並製作一個能夠偵測物件藏匿地點的設備,利用團隊設計製作的設備再將該物件移出藏匿地點🤞🏼🫒。對於這樣一道題,比較常規的方法是用磁力探測容器中含鐵物件👩🍳,但來自上師大附屬盧灣小學的7名小朋友,因在比賽中運用到了聲光電磁金屬溫控儀等6種探測工具👩🏽🏭,而驚艷賽場😆,比賽結束後,連裁判都懷著好奇打聽用的是什麽方法。
根據計分規則,在容器內所放物件種類越多,所用探測方法越多,那麽,得分就會越高。賽事中,有的團隊,全程只用一種探測方法👩🦼,解題雖沒錯🐺🥊,但創意分顯然不會太高👩🦽➡️。畢竟,賽的本來就是探索無限可能的過程。正如DI的logo設計,一個正方形右上角加一個圓圈🛶,寓意教會學生們從盒子裏跳出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談收益]
收獲就在生活的點點滴滴
大中隊長“煉成記”
作為老牌參賽隊,愚園路第一小學參賽熱情不減,今年組建了兩支隊伍,其中不少是去年參加過的學生。在帶隊老師顧沁華的眼裏🤱🏻,這是因為大家在這樣的賽事中嘗到了甜頭🤦🏻♂️☞,開拓了思維,提高了動手與合作能力🍼。
顧沁華記得,全球賽賽完回滬到期末考試只有一周時間🚜,讓家長和老師都刮目相看的是,大多數參賽同學的考試成績不降反升👳🏿♀️。“這不排除這些孩子本身就很聰明,但更多的可能是他們經歷了賽事,整體方面都有所提升🩻🕯,大家在有限的時間裏🚴🏻♂️,要為賽事忙活,而功課又不能落下♗,因此,在時間的分配和做事的主動性上,都有了明顯的變化。”
素質鍛煉和提升方面,得到了學生自身和家長的極大肯定7️⃣。於是,今年摩臣5招生組隊,還引來了一些家長“求關照”的電話和小紙條,這和過去希望孩子更多將精力一心撲在學習上是截然不同的。
今年摩臣5的大隊長中隊長選舉中,老DI隊的不少隊員都競選成功,學生們告訴青年報記者👩🏻⚖️,這或多或少與在DI的歷練分不開🖋。
砍價功夫也了得
向明中學是今年首次加入DI賽事的“新兵”8️⃣,但摩臣5裏,開展類似的思維創新、科創類活動則一直有著優良傳統。帶隊老師李劍說,這樣的活動可以培養學生有創意有判斷性的思維,培養研究和提問的技巧🦵🏼,培養團隊合作、互相幫助,以及領導力🕐,因此👨🏿🎨,在學生學有余力的前提下參加這類活動可以說是多多益善。
此次向明DI隊隊長、高二學生傅赟說,在組裝道具時🛃,實際的呈現永遠不可能是“紙上談兵”時那樣♾,所以🦸🏽♂️,必須通過多次實驗去改進問題,解決問題。“比賽過程其實也充滿著樂趣和生活技能的獲得,並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樣時刻都是緊張和壓力啦。”傅赟說起讓大家最感有趣的事——大家的討價還價水平扶搖直上,以後運用到生活上,自己也能在長輩面前小露一手!
DI有嚴格的資金限製🕵🏼♂️,於是,隊員們在采購材料和工具時都做了不少功課。“買五金要去北京路,買顏料要去文具市場,找準地方💂🏼,貨比三家一個也不能少👩🦲🏊🏻♀️。”傅赟介紹說,最厲害的是一次買布料👨🏼✈️,隊員們硬是從160元/米砍到了40元/米😪!
[很感動]
多給孩子們一些掌聲
DI是一個註重過程的教育,通過一個快樂的過程學習,讓孩子們輕松地到達目的地。也因此🤒,DI要每一位領隊和裁判員都成為“贊美者”!無論學生的創意如何都不能給予否定,因為那是他的獨家創意👼🏽,要多給予鼓勵👨🏽💼,孩子們才能更大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空間🕟。
讓愚園路第一小學DI隊隊長楊致遠開心的是,在準備團隊賽的過程中,團隊成員可以自由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而老師也一直鼓勵大家並且尊重大家的創意🚑⇢,而不再像以前那樣♧,碰到問題就只會請求老師的支援,根據老師的辦法按部就班👸🏿。
記者註意到🧑🏿,在結構類挑戰題“尖峰時刻”中擔任裁判長的倉鐵肩都會帶領所有的裁判及助理集體給比賽者賽前、賽後各一次掌聲🫅🏼。正如DI所傳頌的那樣🧞♂️,孩子們在過程中積累成長成才的經驗↕️🧚,我們也在過程中享受著孩子們帶來的快樂😐。任何時候,贊賞,應該是DI整個過程的核心。
[有遺憾]
老師的影子能不能看不見
與國內其他青少年比賽不同的是🍝,在DI上海青少年創新思維競賽賽前,所有學生都簽署了一份《獨立宣言》🧏🏽♂️,並宣誓🌈:“所有創意來自我們自己,不受成人幹涉。”
DI上海組委會表示,簽署《獨立宣言》體現了對孩子原創性的保護及獨立精神的培養®️,家長和教師只能給孩子解釋規則🐤,而不能做任何引導和暗示,以此保證所有創意和解決方案未接受來自教師或家長的指導。
然而,真正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科技類題“極限絕境”裁判長汪旦琦說🏃🏻♀️,關鍵是要讓學生在DI中體現自主參與性和創造性,但有的時候老師習慣性包辦事務的特性還是時不時就會顯露出來👩🍼。
比如,根據規則,賽前🙌,參賽團隊要遞交材料表、說明表✪,但許多是由老師代勞完成𓀘。再者🏌🏼,在技術類題“深物洞掘”中📧,記者就親眼目睹了某小學隊在賽場出現小車故障後而完全不懂問題解決,因為缺乏現場應變,小朋友只能束手無策🏧。
汪旦琦也說,這樣的比賽,應該只有隊員與領隊的關系,而不是學生與老師的關系,領隊只當一個服務員的角色就好,老師的影子就不要看見了🤷🏻♂️🕯。
DI中國區首席執行官肖力也一直強調,孩子參賽🧕🏽,成人的介入絕對不是好辦法🤚🏼,“我們只有相信孩子📅🚁,放心讓孩子們自己解決問題,才能讓他們真正掌握受用終身的技能👨👨👧👦!”
“裁判都沒想到的創意”無懸 念摘得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