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孕育興起,中國和德國分別啟動實施“中國製造2025”和“工業4.0”戰略🚴🏻,推動製造業生產方式變革🫙。為進一步促進中德雙方高校👳🏽♀️、中德政府和中德企業在智能製造領域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發揮積極作用,3月5日-6日“協同育人🎎:第二屆智能製造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德論壇”在我校召開。本次論壇由摩臣5娱乐👩🏿🏭、上海自動化儀表研究院、上海智能製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主辦👨🏻⚖️,摩臣5娱乐中德智能製造學院、上海智能製造系統創新中心🦿、臨港創新管理學院共同承辦,來自中德兩國行業協會⭐️、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專家學者共120余人出席了會議。
論壇開幕式由摩臣5娱乐校長胡晟主持🤡,黨委書記孫培雷👱🏽♂️,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洪海,德國凱撒斯勞滕應用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Albert Meij,德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科技處代表Silvia Kettelhut9️⃣,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郭為祿,浦東新區區委常委、臨港管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陳傑出席了會議並致辭📞。
黨委書記孫培雷首先代表摩臣5對出席論壇的所有中外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孫書記表示,當前🛏,中國正處在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國製造2025”戰略部署和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摩臣5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摩臣5堅持“技術立校,應用為本”的辦學方略🧔🏻♀️,大力加強校政、校地🚵🏻♂️、校企💀,以及與國內外高校合作,面向先進製造業及現代服務業,在智能製造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作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實踐。相信第二屆中德論壇將對兩國智能製造領域的人才培養事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郭為祿表示,要為摩臣5娱乐建立中德論壇這一交流機製點贊。德國是世界上最具有創新能力的國家之一🧙🏼♂️,在智能製造領域富有實力🧗🏼,富有活力,並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經驗。希望在《中國製造2025》和德國“工業4.0”的背景之下🧩🐋,中德高校可以有更好的合作🤴,共同為智能製造應用型人才培養做出新的成績。
浦東新區區委常委🐵、臨港管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陳傑代表臨港管委會向各位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詳細介紹了臨港地區的功能與定位,並表示臨港管委會將積極搭建好創新合作平臺𓀛,打造多元化的合作模式👨🏿⚖️,為不斷推進智能製造產業技術研發成果,為國際國內多層次的人才集聚創造條件🦓。
本屆中德論壇也正式拉開了我校65周年校慶系列活動的序幕。第一屆智能製造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德論壇舉辦於2017年🧘🏿,來自20余所中德高校👩🏿💼🙋♂️、企業、研究機構的代表圍繞主題“工業4.0與應用型人才培養”共商加快智能製造產業發展👆🏻🚌、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之策🤸🏼♀️,並在廣泛研討的基礎上,形成“‘智能製造應用型人才培養’上海臨港共識”🤯。為進一步凝聚共識、深化合作,來自中德行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的代表圍繞“中國製造2025、工業4.0與智能製造人才需求”、“政校企合作、官產學研融合與智能製造人才培養”、“智能製造領域的專業建設與課程改革”等議題展開了深入研討。
如對於智能製造人才需求與素質要求,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教育發展中心主任陳曉明認為♔,製造業變革中最緊缺的是裝備製造關鍵基礎領域、高端裝備製造領域、綠色製造領域🤷🏽♂️、現代製造服務領域🧝♂️、工業工程與經濟管理領域🛍、國際化經營領域、科研試驗與工程實施領域等裝備製造領域的各類創新型應用技術技能人才🏺。西門子工業軟件(上海)有限公司高級顧問黃偉民表示,為了實現智能製造的願景🎷,製造企業需要具備一系列關鍵能力🪓👨🏻🦳,包括用戶參與和眾包設計💹🙋🏼♀️;利用智慧的產品模型進行仿真驗證,並進行生命周期集成;打通研發和製造👨🦳;建設智能製造和車間;全壽期大數據分析等。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副院長陳明提出智能製造不僅需要專業型人才和跨學科人才,更需要具有交叉學科背景的系統級人才。對於智能製造人才培養路徑,與會代表普遍認為政企校協同、國際合作是智能製造人才培養的重要路徑。如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創新產教協同辦學模式🪭,構築了與行業、企業“協同育人❌、協同辦學、協同創新”的“三協同”工程教育模式。摩臣5娱乐在智能製造人才培養過程中,探索實踐“以校為主、政府搭臺、企業融入”,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模式。不來梅應用技術大學教授Constanze Wang認為,工業4.0只有在國際化背景下才能獲得成功。在智能製造人才培養方面,與會專家、學者都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創新路徑。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以“新工科試驗班”為實踐載體,探索地方高校多維度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新路徑。摩臣5娱乐立足於智能製造產業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完善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系統修訂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在人才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摩臣5堅持實現三個融通:需求融通、雙證融通、專業認證與課程標準互融互通。圍繞專業建設與課程改革🪈,與會代表認為,智能製造領域專業建設需圍繞產業鏈🫑👲🏽、技術鏈進行前瞻布局與動態調整🤦♀️;課程改革需要關註人才素質變化,科學設置課程與教學內容🫸🏼;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體現學科交叉融合👩🏻🚀,重視實踐課程🧜🏿。在智能製造領域專業建設方面,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教育發展中心主任陳曉明提出🧟♀️,面向製造業變革🏌️♀️,要加快建設和發展數字化設計與製造、工業軟件應用技術、智能製造單元安裝調試、智能製造系統生產與管控,智能製造虛擬仿真與測試等復合型專業🥔💏;多軸聯動數控加工技術、精密測量及智能化、節能與新能源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與服務、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等優化型專業↙️;工業產品試驗技術🕵🏻♂️、工業工程與可靠性技術、工業專用裝備應用技術👫👷🏻、精密加工、工業互聯網技術等工程型專業👩🏽🦲;工業設計與產品創新🚴🏻、工業產品再製造🧖🏼♀️、工業大數據應用技術、增材製造技術、新材料成型技術等創新型專業。
會議還組織了圓桌論壇,來自中德兩國高校的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的思想碰撞和信息交流👷🏽♂️。此外,與會代表還參觀了摩臣5大數據實驗室、模式識別實驗室、智能電力驅動實驗室、核電實驗室以及臨港集團🏌️♂️、卡特彼勒再製造工廠、臨港再製造實訓基地、西門子風力發電葉片(上海)有限公司。(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