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基本概況
課程名稱👱♀️:自動控製原理 課程負責人:李建國
學分學時⛳️:4學分,64學時 所屬學院: 電氣學院
教學對象:自動化專業本科生 課程類別‼️:
二🉐、課程思政典型案例
科技報國赤子心-自動控製原理發展概況
1.課程章節及名稱👂⚄: 第1章 緒論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自動控製理論的基本概念✯;自動控製理論的分類✉️;自動控製理論的基本要求和控製理論的發展階段🏌🏽♂️。
能力目標:1).了解自動控製系統的發展和基本概念;2).掌握自動控製系統特別是閉環控製系統的工作原理🛗;3).理解控製系統穩定性🧝🏼♀️、快速性、準確性三方面的要求。
育人目標: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國情懷。明確控製的要求🧜♂️,界定事物的邊界,將法律教育、職業道德教育融入進來。
3.教學思想
(盡可能細致地反映出教師的思考和教學設計,如何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育人目標深度融合。)
該學生的教學內容主要是第一章緒論裏面內容進行設計🧍♀️🛐。
首先搜索思政素材:
1).通過介紹我國在自動控製技術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讓學生了解到國家科技的強大,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國情懷🧜♂️🚣🏻,增強對專業和課程的興趣👨👧。
2).通過液位、壓力和溫度控製系統的案例🏯,讓學生理解反饋控製的含義和思想,作為類比,鼓勵學生將反饋控製的思想用到自身的學習過程🥑,不斷調整個人目標和自身之間的偏差進行反饋控製,最終實現自身夢想。
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1).民族自豪感和家國情懷,增強專業興趣🈺。
2).激發學生主人翁精神♨️🌷,為國家自動控製技術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3).不斷自我完善提高,實現人生夢想🎚。
課堂教學目標
1).了解自動控製理論發展概況及反饋控製理論的研究對象和方法;
2).掌握自動控製系統的工作原理、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掌握負反饋在自動控製系統中的作用👷🏿♀️👩🏽🎓;
3).掌握自動控製系統基本控製方式和分類;
4).掌握自動控製系統的要求。
教學方法和手段
采用的教學方法🐻❄️:案例型教學,教學手段采用電子課件,視頻和圖片等形式👀。
4.課程思政教學實施
1).自動控製理論發展概況
通過PPT圖片和視頻展示👋,讓學生了解自動控製理論發展概況🧝🏼。
古代指南車
計裏鼓車
地動儀
以中國古代指南車,計裏鼓車和地動儀等為例👨🏻✈️🧕🏿,介紹中國古代科學家的聰明智慧,古代指南車與指南針利用地磁效應不同,它不用磁性🐤🧑🏿⚖️。指南車是 利用齒輪傳動來指明方向的一種簡單機械裝置。計裏鼓車有上下兩層🦶,每層各有木製機械人,手執木槌📥,下層木人打鼓, 車每行一裏路🍺,敲鼓一下🙅🏽♀️,上層機械人敲打鈴鐺,車每行十裏✋🏼,敲打鈴鐺一次。
同時💼,通過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自動控製領域的進步和發展,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特別以愛國科學家錢學森的愛國實例教育學生愛國情懷🥲。
1935年,錢學森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留學生活緊張而有序。早上🗽,他早早起床🏋🏿♀️🫶🏿,去查爾斯河邊背航空理論的公式;午餐後👊🏻,他抱著課本回到教室🤽🏼♀️,靜靜地一個人學習;晚上,他借閱了下學期的課本,提前自學,爭分奪秒地吸收著新知識。一天中午,錢學森跟往常一樣獨自在教室看書,由於太專心👷🏽,沒有註意到兩個美國同學也進了教室🍕。美國同學上來就挑釁👨🏽🎤:“餵🥗,東亞病夫你怎麽這麽用功啊?”“你說誰呢?誰是東亞病夫💿?我們中國是文明古國,有著5000年的悠久文明史,你不能隨便侮辱中國人!”錢學森氣憤地說。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錢學森就想回國,投入新中國的建設。不料立刻遭到美國政府的阻撓。美國軍方負責航空與導彈研發項目的高級將領金貝爾甚至說“錢學森一個人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我寧願把他斃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國”。1950年夏,為了順利返回祖國,他向加州理工學院提出回國探親,但臨行前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拘捕🏊🏽♀️,遭受無理羈留達5年之久。1955年🙆🏿♀️,在經歷了5年的軟禁與監視之後👳🏻,通過錢學森的個人智慧與中國政府的外交努力,沖破重重阻力💷😏,於1955年10月回到祖國。
新華社發布的《錢學森同誌生平》中用十一個“第一”,概括了錢學森對於中國航天和國防科技事業作出的卓越貢獻🦑🐦⬛:
——1956年🫙,參與籌備組建中國導彈航空科學研究領導機構航空工業委員會,受命負責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兼任院長✦🧑🏿💼。
——1956年,設立空氣動力研究室🛵,組建了中國第一個空氣動力學專業研究機構。
——1960年2月👩🏽✈️,指導設計的中國第一枚液體探空火箭發射成功🪹👨🦼➡️。
——1960年11月,協助聶榮臻成功組織了中國第一枚近程地對地導彈發射試驗🎚🈚️。
——1964年6月🧑🏻💻,作為發射場最高技術負責人,同現場總指揮張愛萍一起組織指揮了中國第一枚改進後的中近程地對地導彈飛行試驗。
——1966年10月🎴,作為技術總負責人,協助聶榮臻組織實施了中國首次導彈與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
——1970年4月🤦🏼,牽頭組織實施了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任務🧑🏻⚖️。
——1971年3月,組織完成“實踐一號”衛星發射試驗,首次獲得中國空間環境探測數據,為中國研製應用衛星、通信衛星積累了經驗。
——1972年至1976年🫀,領導設計製造了中國第一艘核動力潛艇🐐。
——1972年至1976年🥔,指揮成功發射了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
——1980年5月👩🦼➡️、1982年10月、1984年4月,參與組織領導了中國洲際導彈第一次全程飛行🚅、潛艇水下發射導彈和地球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發射任務。
錢學森不僅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他的愛國主義精神、科學態度和高尚道德情操也深受人們尊敬。
錢學森的貢獻不僅體現在他的科學成就上💞,更重要的是他展現了一位科學家對國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以及在困難時期仍堅持科研工作的決心和勇氣🔓。他的生平和成就激勵著後來的科研工作者,成為我國科技事業的一面旗幟。
各位同學都應該積極學習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的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