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基本概況
課程名稱🧭📁:網絡協議分析與開發 課程負責人🛬:王小剛
學分學時𓀑:3學分,48學時 所屬學院:電子信息學院
教學對象👩🏽⚖️:網絡工程專業本科生 課程類別:專業必修課
二、課程思政典型案例
案例名稱: 鉆研網絡協議原理,開發自主知識產權技術
-樹立學生新時代技術強國意識
1.課程章節及名稱:第4章第1節:IP協議原理與核心算法實現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 掌握IP數據報格式及核心實現代碼,能夠進行報文代碼編輯與構造🧜🏿;
(2) 理解與掌握無連接數據報傳輸♌️,會進行數據報發送與接收;
(3) 理解與掌握IP數據報選項,能夠完成數據報選項的填充;
(4) 理解與掌握IP路由模塊的結構🚍;能夠對路由算法進行調試🫲🏼。
育人目標:
(1) 增強學生新時代技術強國使命感和責任意識;
(2) 培養學生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 構建學生團結協作↪️、敬業奉獻的精神。
3.教學思想
本課程強化“學生中心”理念🎴,堅持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專業育長🪄、思想養正🍋🟩、德才兼備”為指導方針,堅持將專業育人與思政育人充分結合,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抓住教材、教師、教學三大關鍵要素,改造原有課程內容和考核方式,探索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始終秉承教書與育人相結合,以培養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既培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又把培育創新型人才為己任,把對學生的培育落到實處👭🏻、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落到行動中🤵🏼⏰。在思政領航指導思想下,結合課程內容及應用,提煉了本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嵌入本課程思政教育的教學目標和內容,並製定專業和思政兩方面的評價標準🧑🏻🏭,綜合評判學生學習成果,形成了專業課程和思政相互融合🤐🩸、共同育人的教學模式。
4.課程思政教學實施
(1)互聯網核心協議-IP協議重要地位及原理講授🐻❄️🤷🏽♀️,我國參與協議開發情況穿插式引入,增強學生新時代技術強國使命感和責任意識。
通過課堂理論講授的形式介紹IP協議重要地位和基本原理,導入和激活已有知識🪳🫅🏿,明確給出學生將來應對職業工作崗位所需掌握知識的程度,包含掌握IP協議基本原理、能夠對協議報文進行分析與編輯、能夠對網絡數據流量進行分析👩🏻🌾,能夠對路由算法進行調試以及能夠對網絡協議應用項目進行開發🦯。
圖1課堂理論授課
在講授的過程中穿插式引入IP協議各版本發展現狀介紹,如中國對於IPv6標準化工作的重心主要放在接口與協議相關標準測試和相關設備的測試標準上👨🦽,並主要是IPv6在中國的應用上。然而,中國對於IPv6協議本身並不占有研發的主動權。每一個IP協議版本的應用能力不僅取決於版本技術的適應性🃏,同時還牽扯到國家間的利益關系😭。通過舉例說明🤏🏿👩🏻🔬,中國必須尋求一條主導互聯網使用及其核心技術發展的道路,從而增強學生新時代技術強國使命感和責任意識。期間,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如何將理論與技術應用很好的結合起來。
(2)實施課堂主題討論式教學法🏊🏻,培養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根據教學大綱目標和要求,在課堂或實踐課中設計幾個核心網絡協議知識點的編程案例,通過學生在多個不同協議主題討論案例中主動探索、教師引導的翻轉課堂教學活動實施,將本階段所學知識遷移運用到實際項目中🧝🏼♂️,解決真實場景中的問題🙇🏻♂️,提高實戰應用能力和水平,以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原理的理解。
通過主題討論式教學,增強學生課堂參與度,引導學生關註解決問題所需的核心知識點,使學生逐步加深理解,註重批判性思維,學會自我反思🈷️,能較好地將所學知識遷移應用到實踐中🤙🏿,從而培養學生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表1本章相關的主題討論案例
圖2《IP協議應用與實現的討論》課堂主題討論案例實施
(3)采用網絡協議項目案例自主設計的教學模式,構建學生團結協作、敬業奉獻的精神🧑🏻⚖️。
通過布置網絡協議相關的若幹項目開發案例,使學生人人參與項目設計與開發,相互協作,形成可行的項目報告,並進行展示🍾。使學生對網絡協議課程的學習充滿熱情👩🏻🎨,既培養了團結協作精神,又養成了敬業奉獻的良好品質,通過積極參與項目實戰訓練,紮實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加強技術研發,以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為核心構建我國計算機網絡技術框架體系,從而樹立學生崇高的為國奉獻的責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