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基本概況
課程名稱:《中國文化》 課程負責人:王圓圓、吉文斌
學分學時🤹♂️:4學分👨🏼🏭,64學時 所屬學院🤳🏻🚊:文理學院
教學對象🤾🏼♂️:國際學生各專業本科生 課程類別:專業必修課
二、課程思政典型案例
案例名稱: 榫卯合一🫃🏿,匠心育人——中國傳統建築
1.課程章節及名稱⚔️: 第9章工匠文化篇 第1節建築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熟悉榫卯的發展歷史;了解典型卯結構的名稱與造型特點;了解典型性的榫卯技術案例(天津市觀音寺、故宮博物院、明朝太師椅);熟悉不同類型榫卯在建築結構中的應用🆑。
能力目標:能識別不同類型的榫卯結構;能探究鬥拱的形製;能了解到榫卯工藝實施應用性保護。
育人目標: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精益求精的職業素質。
3.教學思想
榫卯萬年牢。榫卯結構歷史底蘊深厚、藝術內涵豐富👩🏿🏭,凝結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中華傳統工藝的代表,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記憶和文化🧚🏿♀️。該課程通過導入新課-信息交互-概念闡釋-沉浸體驗-挑戰提升-課堂總結六個步驟,在“課程體系”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榫卯結構的主要類型🦸🏿🛝、造型特點及組裝方式,在“實踐體系”中尋覓榫卯結構中蘊含的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在“傳播體系”中“講好中國榫卯故事,傳播中華技術文明”。
4.課程思政教學實施
挑戰提升:個人匯報——分享對榫卯結的構認知及本國建築特點